首页 > 科研教育 > 法治&健康教育专栏 > 正文

科研教育

  法治&健康教育专栏

儿医科普丨快收下这份儿童牙缝清洁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09-11 09:06:00点击次数:191次

食物嵌塞:

牙齿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



儿童正处于牙齿发育的关键期,牙齿排列尚未定型,天然存在的生理间隙、新牙萌出造成的拥挤或缝隙,都让肉丝、菜叶等食物残渣有机可乘。


1.细菌狂欢场:卡住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繁殖的温床,24小时内即可形成顽固牙菌斑,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。


2.邻面龋齿加速器:牙缝位置隐蔽不易察觉,嵌塞区域极易发展为邻面龋(牙缝蛀牙),临床数据显示,儿童邻面龋发展速度往往比成人快30%以上,当家长察觉时,可能已伤及牙髓(牙神经)。


3.牙龈健康破坏者:食物残渣持续刺激诱发牙龈红肿出血(龈乳头炎),甚至导致孩子畏惧刷牙,形成恶性循环。


4.口腔异味源头:腐败的食物残渣是儿童口臭的常见元凶,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自信。





牙缝清洁:

“隐秘角落”保卫战!



单纯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60%的区域!牙缝这个“卫生死角”必须依靠专业工具和技巧:


1. 儿童牙线/牙线棒(推荐起始年龄:2颗牙齿相邻后):


轻柔是关键!选择蜡线或特细线,采用“C”字形环绕单颗牙侧面上下刮擦(非“拉锯式”),每晚一次。家长需耐心协助至孩子7-8岁具备足够手部协调能力。


破除常见误区:规范使用牙线绝不会导致牙缝变大!它清除的是不该存在的菌斑与食物残渣。


2.牙间隙刷:    


当乳牙缝隙较大(换牙期间)或佩戴正畸装置时,尺寸合适的间隙刷能更高效清除软垢。需在牙医指导下选用匹配孩子牙缝的型号,并学习正确插入和清洁方法。


3.儿童冲牙器(水流清洁):    


利用可控的脉冲水流冲刷牙缝及牙龈沟,清除效率高、趣味性强,易被孩子接受。适合作为辅助清洁手段,尤其适合佩戴矫治器或抗拒牙线的孩子(建议6岁以上在家长看护下使用)。





专业守护:

当嵌塞变“顽疾”,寻求牙医帮助!



若孩子频繁发生同一位置嵌塞,或发现牙间隙变色,可能提示存在需专业干预的问题:


1.龋洞“陷阱”:牙齿邻面隐藏的蛀洞会“锁住”食物,肉眼难以发觉,需X光片检查。


2.牙齿排列“迷宫”:牙齿拥挤、扭转以及乳恒牙替换的暂时性缝隙都可能形成易嵌塞结构。


3.修复体“不密合”:补牙材料或修复体边缘不光滑、存在悬突,可能导致食物嵌塞或牙龈萎缩。


4.牙周“预警”:牙龈因炎症或生理性萎缩导致“黑三角”间隙增大,食物更易进入。

(编辑:宣传统战部)